报告题目:一种新兴的低能耗CO2减排方案:CO2捕集与矿化集成工艺
报 告 人:陶龙刚,A*STAR
时 间:2024年11月25日10:15
地 点:莫干山校区化工5号楼B306
报告摘要:
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以及来自建筑行业的再生混凝土骨料(RCA)和来自市政垃圾焚烧炉的底灰(IBA)等碱性固废的不断积累,推动了CO2矿化封存的新兴减排方案。CO2矿化封存,是将CO2与碱性固废里的碱土金属氧化物(CaO, MgO)进行反应,从而将捕集到的CO2转化为稳定的碳酸盐矿物,从而实现CO2的永久封存。矿化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为建筑材料等行业提供新的原料来源。然而,当前的CO2捕集工艺(如MEA法)能耗高,再加上复杂的矿化反应条件,限制了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开发了一种集成的CO2吸收与矿化工艺。该方法利用氨水溶液可吸收浓度为3-5 vol.%的CO2,生成的CO2吸收溶液,无需解吸,可在室温下与RCA/IBA直接反应,同时CO2吸收溶剂可实现原位再生和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此矿化工艺的CO2封存效率可达10 wt.%。该工艺展示了通过再生CO2捕集溶剂,在碱性固废中以碳酸盐形式储存CO2的潜力,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能耗。最后,通过技术经济分析(TEA)和全生命周期评估(LCA)阐明了放大后的矿化工艺的经济可行性和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报告人简介:
陶龙刚,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可持续化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ISCE2),高级科学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二氧化碳捕捉及加氢利用、有机氢载体制氢以及固体废弃物再利用等。陶博士于2019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于2019-2023年在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2023年加入ISCE2。目前参与主持和负责的项目有:新加坡低碳能源项目(LCER FI)-CO2捕捉及矿化,A*STAR职业发展基金项目(CDF),新加坡能源联盟项目(SEC)并参与指导ExxonMobil合作项目。迄今在Applied Catalysis B, Green Chemistry, ChemSusChem, ChemCatChem, Journal of CO2 Utilisation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