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恒讲堂第419讲(徐政涛,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作者: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4-12-23浏览次数:115

报告题目:巯羧金属框架材料:开拓超导及铁电新体系

报 告 人徐政涛,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时  间:2024年12月27日10:00

地  点:莫干山校区化工5号楼B306

报告摘要

报告将介绍太阳能电池、锂硫电池和新型电子应用含硫框架材料的背景和现状。将讨论可极化硫基团如何通过非键合和键合相互作用增强电子导电性,重点关注一种分层的金属硫网络,它具有与铁电性和铁磁性竞争的潜在超导性。这种配位聚合物具有软硫醇和硬羧基(例如,2,5-二巯基苯二甲酸酯DMBD配体和Co2+/Ni2+离子)。硫醇羧基协同作用将其软硬二元性从分子转移到固态:软硫供体与Co2+/Ni2+(或其他过渡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二维薄片进行电荷传输,而层间金属羧酸盐结构域更具离子性,并导向潜在超导态的转变。在银浆为接触电极的颗粒样品中观察到负电阻,这表明存在一些铁电序。报告还将展示颗粒银浆装置的有趣I-V曲线,并讨论铁电序的分子/结构起源。

报告人简介:

徐政涛,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1996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到Stephen Lee团队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以配位网络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研究工作在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David MitziIBM)团队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加入乔治华盛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开始研究含硫金属有机框架材料;2005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学,于2015年晋升为教授;2022年加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致力于弥合配位和共价框架两个世界,重点是催化和(超)导电性能。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设计合成,尤其是将硫化学与多孔材料结合,赋予所得材料多种多样的特殊功能,例如获得的材料在水处理、重金属离子检测传感、有机小分子催化降解、先进光电等领域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质。研究成果在Nat. Nanotech.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近140篇,总引用超过6500次,h-index45;获各类授权专利7项。获得了多个学术荣誉,例如ORAU Ralph E. Powe 青年教师提升奖(2004年)、洪堡资深研究人员研究奖(2011-2013)、卡尔斯鲁厄理工九州体育(JiuZhou Sports)官方网站 (KIT) 国际卓越研究奖(2024)。同时,他还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如美国化学学会石油研究基金(2004);在香港城市大学任职期间获得了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的12项重大研究项目。